推广 热搜: 中央空调行业  霍尼韦尔  HVAC  第二十五  智能家居  空气净化器  海尔  艾默生  制冷设备  制冷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日期:2006-06-13     来源:现代冷暖信息网    作者:现代冷暖信息网    浏览:209    评论:0    
核心提示:    一、现实经济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有望增长8.8%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
    一、现实经济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有望增长8.8%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是由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从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看,2006年,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不会慢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30%的水平,潜在生产能力在9.5%左右,与改革开放26年的潜在增长水平基本接近。因此,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2006年,国际国内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因素很多。
首先,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其次,近年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进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国有资产和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健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平稳,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重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改革和结构升级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再次,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有较大扩张空间。
 当然,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新问题,部分加7-7"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明显加剧,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日渐突出,贸易顺差过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各行业的影响需要逐步消化;国际石油和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高涨对部分行业的成本推动影响显现。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2006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2年以来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8%左右,我国的经济增长周期仍处于繁荣阶段。
 二、社会总供求关系有所改善,物价水平小幅回升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变化的反映。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变化通常用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率来反映。2006年,我国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呈现出潜在生产能力大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格局,工业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总体价格水平不会大幅度回升。同时,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首先,2005年以来粮价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6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超过2005年9600亿斤的水平难度较大,当年粮食供求仍会出现缺口,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也会对市场粮价形成支撑,粮食价格走低的状况会有所改变。其次,国家完善促进资源性产品有效利用的价格机制,理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会增加其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抬高部分生产资料产品的价格。第三,服务价格仍将是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未来一段时间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将会利用价格上涨压力不大的有利时机,适当调高一些服务价格,化解成本上涨和供给紧张的压力。第四,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会拉动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归根结蒂是货币现象,近几个月来,货币供应量M2保持17%以上的较快增速,根据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价格的关系,当前货币增速加快,将对未来几个月的价格上涨形成支撑。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左右,涨幅比2005年略有提高1个百分点。
    三、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但就业压力持续不减
近年来,国家始终把就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5年,一个百分点GDP拉动就业约120万人,就业弹性明显提高。
2006年,下岗人员的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2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90万,中职毕业生27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70余万(含裁军20万),农转非人员26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估计2006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9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50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6%。
    四、外汇储备增长减缓。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改变
国际收支理论、资产市场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首先,从购买力评价看,自1994年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其次,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夕}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将在2005年增加约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500亿美元左右,达到9500亿美元。第三,从资产市场理论看,美国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之中,到2005年12月底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4.25%,为4年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有所缓解。综合以上各方面影响, 2006年,人民币既有升值的压力,也有缓解的因素,但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改变。
五、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6年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首先,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其次,城市居民收入继续有较大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呈现增加趋势。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2006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难以重现旺市。二是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实际增长ll%左右,服务性消费回升,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消费和投资增长背离的状况将有所好转。
     六、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5年,投资在建规模偏大,新开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相当于当年3年的工作量,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比重由去年上年同期的27%提高为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惯性依然较强。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总的看,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中平稳回落的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在2006年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二是2005年以来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下.中长期贷款
增幅较慢,将影响2006年的投资增速,特别是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三是部分加212212业产能过剩问题2006年将更加突出,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四是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外商向我国的产业转移放慢,对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多种因素,2006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0%,比2005年回落5个百分点。国家将继续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巩固和加强农业地位,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高技术产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七、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仍然较大
    2005年10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规模将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及人民币升值趋势将影响2006年出口的增长。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的措施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进口看,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综合分析,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加之受“高出低进”基数因素的影响,2006年进出口增速差距明显缩小,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均将达到长20%左右,贸易顺差约1100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八、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支出调整着力点
2006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缩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方面的过重负担,适当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十一五”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城乡电网、农村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和环保设施项目、农村教育医疗基建项目等。预计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4%左右,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可稳定在3000亿元左右,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保持600亿元的规模。
    九、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2006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的基调,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投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总量平衡,保持价格稳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的双重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信贷规模,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将持续稳中趋升的走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收缩效应,作为松紧搭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上应适度宽松,以保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预测,2006年全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将达到17%左右,狭义货币M1增速将达到15%左右,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2.5万亿元。
    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证
    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继续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块介绍  |  关于我们  |  网络联系方式  |  联系方式  |  网站介绍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90117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