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务压缩机”失去魔力 中国正在寻找另一台神奇的债务压缩机
研究机构龙洲经讯称之为“神奇的债务压缩机”。在首次面对国有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贷款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种看似巧妙的解决方案。
1999年,中国政府没有减记总额达1.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20%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良贷款,而是专门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以全额面值买下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用得到政府支持的10年期债券支付。2009年,当这些债券到期时,10年前收购的不良贷款仅相当于GDP的不到5%,从理论上来说,这让减记变得更容易。
面对外界对中国居高不下的债务与GDP比率日益加大的质疑,中国正在寻找另一台神奇的债务压缩机。然而,很多证据表明,第一台创造奇迹的债务压缩机在20年前之所以帮助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债务危机,只不过是因为它把那场危机推迟——到了今日。
本月早些时候,随着中国发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有关政府在债务问题上的战略的辩论升温。
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给每个人都带了点东西。中国官员可以提一提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他们认为,这样的增速再加上债转股以及其他政策工具,将帮助他们控制住债务水平并将其降至不那么吓人的水平。
批评者则认为,一季度可谓不错的增长数字是今年头3个月信贷大幅扩张必然带来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会持久。
这就是第一台债务压缩机的表现特别富有启示的地方,它有助于我们评估中国政府是善于应对复杂的不良贷款挑战,还是更善于忽视这些挑战、直到危机爆发。
尽管这台机器展现了神奇的魔力,到2009年已把中国世纪之交时的不良贷款缩减到可控水平,但这项周密的计划却被全球金融危机打乱了。
在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以抵御金融危机影响时,中国最不想做的就是确认其1.4万亿元人民币坏账的损失。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用来以全额面值购买坏账的债券又被展期10年,将清算的时间推迟到了2019年。
3年后,资产管理公司最初吸纳的1.4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以及到2010年接手的另外4.4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相当于GDP的比例将变得更小。只要中国国有银行不重复过去的错误、再次累积起巨额不良贷款,这项计划应该完全会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取得很好的效果。
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称,事实正是如此。中国银监会认为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比率在5.5%的可控水平。但在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超过15%的中国商业贷款“可能存在风险”,这意味着银行业的损失总额可能达到4.9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7%。
一个人们不愿面对的事实是,中国的不良贷款总量很可能要高得多。1999年,评估中国银行业的脆弱程度还相对容易。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占国内银行业资产的60%以上,多数为发放给国有企业的普通商业贷款。
如今,WigramCapitalAdvisors称,四大国有银行所占资产比例不到40%,而地方性银行占到了44%。更令人担心的是,所有银行的资产都已扩大,将不透明的理财产品包括在内。
Wigram的罗德尼?琼斯表示:“他们没有采取他们需要采取的措施。”他补充称,中国政府必须“预先投入公共资金、承认中小型银行中正在累积的问题并主动对较弱的金融机构采取行动”——这些正是这台债务压缩机没有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