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冷库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 冷库行业现状 1.1 国外冷库行业现状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国,-20 ℃以下的低温库在冷库中占80%以上。70年代以前国外冷库普遍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70年代后期逐渐采
1 冷库行业现状
1.1 国外冷库行业现状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国,-20 ℃以下的低温库在冷库中占80%以上。70年代以前国外冷库普遍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70年代后期逐渐采用以R22为制冷剂的分散式制冷系统[1]。美国和加拿大占80%以上的冷库都以使用R717为制冷剂[2]。80年代以来,分散式制冷系统在国外发展很快,冷却设备由冷风机逐步取代了排管,贮藏水果冷库中近1/3为气调库,在冷库建造方面土建冷库正向预制装配化发展,自动化控制程度比较高。比较著名的装配式冷库的制造商如芬兰的辉乐冷冻集团(HUURRE),其库板HE-3由无氟绝缘聚氨酯板和两层镀锌的钢层组成,轻便易拆卸,施工期短、气密性好、空间利用率高。
近年来,国外新建的大型果蔬贮藏冷库多是果品气调库,如美国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法国、意大利也大力发展该项技术,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冷藏苹果总数的50%~70%以上;英国气调库容达22万t。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拥有10座世界级的自动化冷库。
1.2 国内冷库行业现状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1995年由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组合式气调库先进工艺,并在山东龙口建造15 000 t气调冷库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组装式气调冷库的成功先例,用户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又在陕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0 000 t气调冷库,气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气调冷库已分布在山东、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陕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并获得客户的较好信誉。广东、北京等省市大约先后引进了40 座预制装配式冷藏库,总库容约为7.5 万t。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 多万t,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 万t,国有冷库450 多万t,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 多万t,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贮藏库面积达200多万m2,仓储能力达130多万t,其中机械冷藏库70多万t,普通库为60多万t。
果品蔬菜保鲜一般采用最低温度为-2 ℃的高温库,水产、肉食类保鲜采用温度在-18℃以下的低温库[3],而我国的贮藏冷库大多数为高温库。大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冷却设备多为排管,系统复杂,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大。小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或集中式制冷系统[4]。在建造方面以土建冷库偏多,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装配式冷库近几年来有所发展。
国内专业生产制冷设备及建造冷库的厂家很多,如开封空分集团制冷工程公司为国内第一家组装式冷库生产厂家,已形成从几立方米库容小型室内库到几万立方米的大型室外库;从高温库、低温库、冻结库到综合库;从全组装式冷库到土建结构内部贴板的混合式冷库;从普通冷库过渡到的多品种、多规格的气调冷库系列产品。此外大连制冷设备厂、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其制冷设备在冷库行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双面彩钢聚苯乙烯保温板建造的装配式冷库,在国内发展较快。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制开发的微型节能冷库在国内农村各地已广泛推广。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已生产建设大中小型装配库约800 座,室内装配式冷库约2.5 万套(座),仅苏州市2004年全市新建保鲜冷库38座,占江苏省的40%。
2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冷库利用率偏低
2.1.1 空间利用率 传统的冷库设计一般高5 m左右,但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尤其是无隔架层的冷库利用率低于50%,如物品堆码的高度一旦达到3.2 m时,外包装为纸箱的食品,因重压变形、吸潮等原因极易出现包装破裂、倒塌等现象[6],导致食品品质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1.2 周年利用率以兰州市为例:大多数冷库每年5~10月份期间贮藏荷兰豆、西兰花、花椰菜、大白菜、甘蓝、百合等新鲜蔬菜,然后以冷藏车、简易汽运等方式运至广州、上海、杭州等南方城市进行销售经营,冷库闲置期长达6个月。兰州肉联厂低温冷库贮藏肉制品、速冻食品、雪糕、冷饮等,利用率相对较高。而其他冷库中仅有少量冷库在10月至翌年4月份贮藏水果,其余时间基本关闭闲置,周年利用率仅能达到50%。
2.2 部分冷库设计不尽规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国内很多冷库属于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现象较为普遍。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容积500 m3以上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冷库,其库址选择、地基处理、制冷设备安装等严重不符合《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的要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冷库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一建成就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的局面。
2.3制冷系统维修措施不力,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制冷机的正常维修周期一般为运转8 000~10 000 h即应进行大维修;运转3 000~4 000 h进行中维修;运转1 000 h进行小维修[5]。适时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保养,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隐患。因为国内大多数冷库尤其是90年代以前所建冷库,设施设备陈旧、管道严重腐蚀、墙体脱落、地基下陷、压力容器不定期检验。普遍开开停停,带病运营现象十分严重。
2.4 冷库节能措施未引起足够重视
冷库属于耗能大户。有数据表明:蒸发器内油膜增加0.1㎜,会使蒸发温度下降2.5 ℃,电耗增加11%。冷凝器中若存在油膜、水垢,蒸发器外表结霜等均会导致蒸发温度下降,耗电增加。另外,低温库冻结间或速冻装置进货后压缩比小于8时,应先采用单级制冷压缩,当蒸发压力降下来后,其压缩比大于8时再改用双级压缩制冷方式[5],而许多低温冷库一开机就启用双级压缩机,使冷库能耗加大。
2.5 自动化控制程度低迷
国外冷库的制冷装置广泛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数冷库只有1~3名操作人员,许多冷库基本实现夜间无人值班[2]。而我国冷库的制冷设备大多采用手动控制,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货物进出、装卸等方面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
2.6商业冷库价格竞争激烈
近几年随着冷库数量的增加,除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自备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试验的冷库外,商业冷库出租转让频繁,行业内低价竞争激烈,加之高温库和低温库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异,存贮肉类及速冻食品的低温库供不应求,大量的高温库闲置待用,导致大多商业冷库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3 发展趋势
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今后冷库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设规模
果蔬产区应集中建设气调冷库,规模应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发展中型为宜。机械气调库的建设应择优推广预制生产,现场装配模式冷库工程化工业产品,果蔬产地适于建单层冷库和中小型冷库;尽快推广塑料薄膜、大棚、大帐、硅窗、塑料薄膜小包装等气调设施是我国近期发展的重点。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发展中型冷库,建立冷冻食品贮藏批发市场。将中小型冷库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的仓库服务、信息服务、经营后勤服务。
3.2 冷链物流
我国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很低,冷冻冷藏企业有条件的可改造成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形成冷冻冷藏企业、超市和连锁经营企业联营经营模式。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标准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防止食品变质与污染。
3.3 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业应着力开发国际市场先进通用的60 HP 以下各档次分体式或一体化且配有电子技术的自动化机组,将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整个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中,目的是为冷冻冷藏行业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降低工程造价。
3.4 整体规划
冷库行业必须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同时,要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以保证我国冷冻冷藏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字串9
总之,从冷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果品恒温气调库发展迅速,低温库比例有所增加,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异军突起,装配式冷库及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制冷系统推广力度正在加大,冷库设计更加趋于优化,自动化控制程度逐步提高,政府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等管理部门对冷库的监管力度大大加强。国内冷库行业正朝着采用发泡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板隔热材料的轻便预制装配化、低温大型化、管理及进出库货物装卸自动化、果蔬冷库恒温气调化、冷风机代替排管和广泛使用氟里昂制冷剂的操作方便、灵活多样、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