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节能降耗 传统火电厂燃煤利用率只有35%;而集发电、供热、制冷于一体的天然气分布式电站利用率则达80%。
节能优势明显
分布式能源并非新生事物,上世纪70年代它就已经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但在我国,分布式能源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提倡能源节约的大背景下,由于相比集中式能源更加节能环保,分布式能源再一次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关于分布式能源的定义有不同版本,但概念大体相同:在靠近用户的地方安装小型机组,充分利用发电产生的热量,向一定区域内的用户同时提供电力、蒸气、热水和空调冷水(或风)等的能源服务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向用户直接供应,而不需要大电网的输送,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实现了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实践情况看,节能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振铭在接受采访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煤燃烧发电的利用率是35%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提供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在45%左右;而改用天然气做燃料来提供发电、供热和供冷三方面服务,能源利用率则能达到80%。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工业、商业用电单位向供电局买电的价格平时为0.7元左右,但在高峰期则达到1.3元左右,而分布式能源电站自己发电的成本也只有0.4元—0.5元左右,如果再算上同时供热和制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就远远超过传统的供电、供热模式了。
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上海舒雅健康休闲中心的分布式能源站,每千瓦时比从大电网上购电节省0.04元;北京中关村科技开发区数码大厦的分布式能源站,其每平方米供暖价格才18.4元,比集中供热采暖的每平方米30元便宜了11.57元;四川成都花园酒店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每年为酒店节省费用420万元人民币。
此外,分布式能源多为性能先进的中小型和微型机组,开停机方便,负荷调节灵活,用户可独立操控,一般的商业中心、居民小区、写字楼、商场等建筑物地下室均可设置,不会发生大规模大范围供应事故。而且,燃料多用天然气、轻质油或可再生清洁能源。与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其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
发展面临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教授华贲预测说,在今后的十几年内,在中国将需要兴建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站,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分布式能源正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开端。如果说从现在开始,分布式能源站会以每年几百个的速度发展,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资金从哪来,技术依托何在,用户端的市场如何开拓和将会怎样发展,谁来做分布式能源建设开发主体,如何协调分布式能源站同电网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的关系。这些问题对于分布式能源站的发展是极为现实而又有严峻的挑战。
此外,索拉、宝曼、瓦锡兰等跨国公司看准中国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的无限商机,目前正在积极抢占我国市场。而国产分布式能源设备,虽然已有一定制造能力,也有一些工程采用,但国产设备对比进口设备在质量稳运、产品性能、维修周期、自动化水平、环保指标、噪音和外观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国产设备厂商,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产设备质量,才能分享这块“大蛋糕”。
就目前来看,国家正在加速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引入市场机制,这为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也都把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和环保的有效措施,制定了热电联产的专项规定,这些政策驱动了我国热电联产行业向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
究竟由谁来做
由于规模小,需求相对分散等原因,要求政府部门或者大的电网公司来促进分布式能源的方式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但这类能效高、污染小的能源系统却必须要求有人站出来积极推进,才能与国家能源节约的战略相符合。 华贲建议成立能源服务公司来推进分布式能源。而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应该以社会力量为主,并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因为它有稳定可靠的投资回报,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十几年之内中国就会出现一大批这样的投资能源服务的企业。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一个新的行业会逐渐形成。这个行业是需要去耐心培育、扶植的。这种扶植主要体现在给它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
北京燃气集团公司控股的恩耐特分布能源公司总经理冯江华则提议成立“能源合作机构”,让若干个用户共同拥有能源设施,这些设施仅对产权拥有者提供电力、热力和其他相关能源。合作机构会员所拥有的能源设施可以是一部分具体的热电装置,也可以拥有其中一部分权益,并将在自用电费热费中享有其产生的节能效益。合作机构的组织不局限与一个热电装置,可以是多个热电装置或其他形式电力设施的联合体。它们可以寻求电网的备用容量支援,也可以各个合作社之间互相支援补充。既提高了能效又节约了能源。
此外,也有专家提出,分布式能源将来会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光电、光热转换;还有风能、生物质能,包括人们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垃圾转化的能源。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集中国家、社会、学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不断给分布式能源增加更多的技术含量,期望通过更多更快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使分布式能源被更多的用户接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