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按照国家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优化的总体部署,根据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建设。
一、继续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污染治理
以“三河三湖”、环渤海、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首都水资源保护以及西部中心城市等流域和区域为重点,加大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城市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及供热管网等地下管线的统筹建设,城市污染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继续改善。
二、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节水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对旧城区严重老化和漏损严重供水管网的改造,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缺水县城的供水设施建设投入,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加快了城市净水厂改造及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三、以“疏解卡口、保持畅通”为目标,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系统。推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到2005年末,全国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合计里程达到395公里。随着这些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
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近年来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资不足和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及产业化经营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政企不分,权利、义务、责任界定不清,效率低下,加之污水处理费征收不足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造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有的停停开开,有的甚至长时间闲置。
二、县城供水能力不足,供水安全保障率亟待提高
2003年以来,国家开始安排国债资金支持各地缺水县城的供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了一些县城的居民“吃水难”问题。但由于县一级财政困难,长期缺少投入,县城供水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普遍。此外,由于多数县城只有一座净水厂,运行年限普遍较长,工艺简单,多年来虽然陆续投入资金进行改造,但净水工艺仍然落后,再加上供水管网大都存在老化和腐蚀问题,容易引起供水二次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集聚的人口也快速膨胀,一些特大城市的常规公共交通方式难已满足客运需求,市内交通日趋紧张,加之近年来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城区车流不畅、交通堵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如何缓解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日趋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