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助力中国制造升级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规划的实施契合当前国情,将有力推动国内各领域核心技术标准化规范进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健康发展,标准必须先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认为,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从整个产业链进行结构性调整,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基础则在于关键技术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
会议提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
宁家骏认为,关键技术的标准研发无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虽然成本较高,但却是我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业必须跨越的艰难险阻。研发与国际上持平甚至领先的技术标准,核心在于有持之以恒的创新力,与社会对于创新的认可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息息相关。
“我国目前不少产业和领域依然缺乏与时俱进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这已成为阻碍产业健康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巨大瓶颈。”宁家骏坦言。
会议同时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中国制造质量,人才是推动改革的核心。”宁家骏表示,在提振中国制造的过程中,标准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需要大家首先从意识上转型升级,秉承工匠精神,从自我做起,认真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制造向世界水平看齐方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