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我国大量建筑新建,能源矛盾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指出当前降低建筑能耗已经刻不容缓!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空调及相关行业的共同话题。
此次,我要谈的就是在建筑节能里面与中央空调企业关系比较密切的冷源器的综合性能提升的问题。我将主要从节能和移峰两个方面来谈。
空调节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与冷源相关,冷源部分是否高效对于整个空调的能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将在第一部分着重讲如何确保冷源系统的优化运行。
此外,谈到节能就不能不提移峰。虽然从概念上看,所谓节能就是节省能源的总消耗。但目前由于电网的供应能力在高峰和低谷的差别非常大,它一方面导致了电网电力设备在低谷期的闲置,另一方面,为满足部分高峰的用电需求国家仍不断增加新建电站的投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拉平电力的需求量,使电网负荷差缩小,有效提高现有供电能力和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价值也是节能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移峰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虽然它并没有减少用电量,某种角度上看还可能会增加用电量,但由于它可使电网的供应量拉平,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少建电站或缓建电站,保证电网的运营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移峰可被看作是节能的一部分。
一、冷源系统的优化运行及节能
冷热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一方面指制冷机本身,另一方面指跟制冷媒介输出相关的供冷、供热设备及输配系统。根据目前统计,在用冷负荷最高峰的时候,制冷机本身消耗所占比重较大,实际建筑在用冷用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下,在这个时候,制冷机的输出冷(热)量。消耗的能量会逐步下降,在空调系统里输配系统的能耗变化极小,有的甚至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部分负荷的条件下,输配系统所占能耗比例越来越大。这导致我们所用的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高的,可达到5或6,但在综合全年的用能情况时,即把制冷机的耗能以及水泵、冷却塔的耗能综合起来计算后发现,在很多公共建筑里,一个供冷季下来,整个冷源(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的综合能效比的情况不容乐观,只有3或2。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空调如果不解决在部分负荷下的输配问题,即使采用了高效的制冷机。也很难实现节能。
导致输配系统能耗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广大设计者在设计水泵时阻力计算不准确,他们出干保险起见,通常会留一定的安全系数;另外,很多的系统是按最大负荷设计,比如我们设计用34台水泵.而使用时可能只用1-2台。那么此系统的工况点将远远偏离设计时的工况点,再加上本身水泵选择就比较大,导致在部分负荷使用时效率较低。在有些时候,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在供冷初期启动一台泵时.要将阀门关小.否则会因水量过大造成电机承担不了,烧毁电机,此举虽然可以保证系统安全但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我们在对北京、上海几十栋商用建筑做了测试后发现:在使用1-2台水泵时其效率一般在20%-40%之间,而水泵设计额定工况效率通常在70%甚至更高,这样无疑会导致能耗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实现冷源系统优化运行,首先应该合理的选择水泵,使水泵在多数运行的工况下实施高效运转。尽量避免水系统的工况点长时间处于低效区。其次,我们还可通过调节水量实现节能,其中变频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变频技术只适用于水泵效率较高的时候,否则将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建议在水泵效率低于40%时,先对水泵进行调整,使之达到到较高水平时再采用此技术。
由于不同厂家的冷机和水泵的高效率点不一样,如何把冷机的高效率点和水泵包括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综合性能合成在一起,选择最优的控制点,也是很重要的。目前许多做水泵变频的厂家,只强调变频如何节能,但忽略了调节冷却水/冷冻水水量的过程对冷机效率是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这个负面影响大于水泵本身的节能,那么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冷机和水泵以及冷却系统的情况。目前,已有一些厂家致力于综合开发冷站、冷机输配的水泵以及冷却塔综合效率控制系统。
此外,怎样更好的调节风系统,包括末端调节和整个风系统的综合调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在测试风系统的风量时得出的数值与设计值偏差很大,查找原因发现是因为过滤器长期没有清洗,如果更换新的,依然可达到设计风量。那么,如果风机在遇到这么大阻力的情况下风量依然能够满足楼内的需要.是否一开始就应该将风量减少下来?
关于冷机的使用,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负荷,在高负荷段时用一台和两台冷机的能耗差别并不大,但在低负荷时(比如总负荷在40%以下),如果用一台制冷机时效率会急剧下降,但用两台小制冷机则可能仍处于其性能较好的区域,此时其综合性能就有可能好于一台制冷机。因此,当部分负荷性能在整个供冷期间占较大比重时,整个冷机的部分负荷系统将对整个系统能耗起到非常重要的评议作用。
可见,为了实现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我们一方面需要考虑优化冷机数量,使得其在部分负荷时获得很高的性能,另一方面要实现输送水泵的高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应用其他手段进一步优化冷源系统的运行。比如,在北方供冷的初期和末期甚至在冬季供热等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地方(比如在一些楼宇的内区过热。即使把热水关了,其温度仍然会很高)还是需要制冷的。此时如果采用大制冷机,那么部分负荷率比较低,整个运行能耗就高。现在我们可以通过free cooling(自然冷却系统)解决这个问题。它是采用全封系统进行冷却(在过去我们通常是用加大新风量的办法实现),经过冷却塔制取冷水,用冷水促进空调末端送风或直接供冷。在供冷初期和末期,通过这种手段通常可以减少制冷机组开机时间一个月左右,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热回收技术在冷源系统中的应用也较多,比如排风的热回收、制冷机的冷凝热的回收,以及通过制取生活热水或者把排风用来预热新风,目前,这已经是成熟技术。
上面我们谈的是已有的节能技术,接下来再介绍一下在节能方面的新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正逐步广泛应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传统的空调都是将温湿度与冷冻水一起处理,为了达到除湿目的,通常将冷冻水的温度设置较低,但是如果仅为降温则不需如此。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概念中,对显热的处理仍可在较高的水温下(如15℃~16℃时)实现;而用其他的辅助手段单独除湿,如用转门除湿、喷淋盐溶液除湿等,这一技术可使系统中制取的冷却水温度提高至十几度,而使能效比有显著的提高。据数据显示,15℃时冷机的能效比可达到10,与通常冷机的能效比4—6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个概念是分散式冷源系统。传统的综合式冷源系统有优势也有明显不足,比如在部分负荷或者长距离输配的情况下会增加能耗,尤其对大型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分散式冷源系统就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有的厂家推出了利用水环热泵系统减少冷冻水的输配,即冷却水是一个环路,不存在冷冻水,直接蒸发的是风;还有通过采 用在每层设计一个空调箱,然后用冷却水串起来的办法,减少冷冻水泵输送的消耗。如果与地源热泵、地下水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减少能耗。
此外,还有很多厂家开发了蒸发式机组,它充分利用水冷式机组的优势,又借鉴风冷式机组特点,用直接蒸发方式处理冷机形式,取消冷却塔,降低冷却塔,风机和冷却水泵的消耗。
当然,上述概念尚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才能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这些新的尝试对于冷源系统的节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二、蓄能
蓄能有主动蓄能和被动蓄能之分。目前被动蓄能应用比较广泛并发展很快,比如在很多建筑上采用较厚的墙体就是利用墙体的热惯性较大的特点,把冷量或热存储在里面以达到移峰的目的,再如在建筑材料里添加相变材料或埋管。以增加建筑本身的热惯性,使其在低负荷、低电价时,利用建筑结构蓄积能量。
主动蓄能指的是水蓄能和冰蓄能以及相变材料的蓄能等,其目标是根据不同情况把高峰用电负荷转移到深夜低谷用电时间段,形式有各种各样。有的是白天制冷机组不开,有的是白天制冷机和蓄冷设备共同承担供冷。 负荷。
在此需要强调一下水蓄能问题。现在应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里,消防水池是比较常见的设施.如果能利用现有的消防水池进行水蓄冷.那么不用改进制冷机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消防水池体积比较小,蓄冷量有限,但能转移一些总是对整体用电的贡献。目前水蓄能的形式很多,有迷宫形、还有用空槽转移等等。作为厂家我们应该通过精细的分析与设计切实提高其蓄能效果。
冰蓄能的形式有闭式、开式、内融冰、外融冰等等,在这里我重点提一下外融冰系统。我们在做低温水的时候用到外融冰系统,由于它是开式的系统,直接接触空气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个闭式的外融冰系统,而传统的外融冰要做成闭式的,需要增加一个板式换热器。这样会提高冷水的温度,难以实现低温送风。因此我们增加一个可承受一定压力的闭式罐子,罐体里面有冰和水,将发动机流程与水的流程分开。既可实现外融冰取冷的过程,又可解决开式系统的问题,它可比较稳定的解决1度左右的冷水,在低温送风用的冷冻水。减少水泵的消耗,解决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