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要求。温室气体减排,不仅是挑战,也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中国可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推动“十一五”减少单位GDP能耗20%目标。据预测,中国可能占全球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量市场50%的份额。根据最新的资料,截止到今年1月17日,在国际注册的71个项目中,中国已成功实施3项,还有的市场潜力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在“十五”时期,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不足20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大约2400万吨,不仅空气质量恶化,而且酸雨频率、酸度均有增加,威胁健康和环境。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酸雨恶化的态势必然得到遏制。例如,利用煤层气,不仅减少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还提供了能源,提高安全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所产生的甲烷气体的利用,具有同样的效果。
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为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可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筹集资金。2005年9月5日,中国和欧盟发表了《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确定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中欧伙伴关系。中欧双方将在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转让方面加强务实合作,以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低碳经济。2006年1月12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六国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中国还与一些国家开展了双边气候合作。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促使我们开辟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均属于无碳或碳中性能源,提供同样热能,没有温室气体排放。由于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储量有限,而且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供给安全已刻不容缓。我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燃料将不再用柴火,3亿吨煤当量的生物燃料,可以气化作为清洁便捷的生活燃料;可以用以发电,植物乙醇和油脂可以生产生物柴油,替代汽油,减少我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此外,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大。减缓全球变暖,可以减少气象灾害的频次和强度,稳定农业生产,维护交通安全。由于气候变化,我国北方干旱日趋严重,暖冬现象频现,沿海台风破坏也很严重。保护全球气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胡锦涛主席在去年的西方八国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显而易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因于发展,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这是因为,国民经济运行必须有能源保障,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要求增加能源消耗。我们不能以降低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些,只有通过发展才可以实现。
《京都议定书》作为第一个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协议,效果是积极的。中国应抓住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机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保障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